我院成功举办博导系列学术讲座 ——关于翻译、翻译研究与翻译教学的思考
发布时间: 2014-12-16 浏览次数: 618

我院成功举办博导系列学术讲座

——关于翻译、翻译研究与翻译教学的思考

 

    123,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王宏教授受邀来我院做了题为“关于翻译、翻译研究与翻译教学的思考”的学术讲座。我院全体教师及研究生到场聆听,讲座由姚欣院长主持。会场内座无虚席,气氛热烈。

    王宏教授是苏州大学中国典籍英译首席专家教授、外国语学院翻译研究所所长、翻译学科带头人,博士生导师,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研究会副会长,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,江苏省译协常务理事,《上海翻译》、《翻译中国》、《广译》编委会编委,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。

    王教授首先回顾了自己与翻译的结缘经历,分享了这一过程中自己的人生感悟。谈到对于翻译的认识,王教授提出,有必要把具有跨语言、跨文化属性的翻译行为分为“严格意义上的翻译”和“宽泛意义上的翻译”。前者是以原文和原文作者的意图为起点,受译文读者需求、译者翻译目的、译入语文化等所制约的语言转换。此类翻译要以原文为对照,受原文文本限制,这类译文既要经得起读,又要经得起对;后者是以原文为参照,受赞助者、译文读者需求、译者翻译目的、译入语文化等所制约的跨文化交际活动。此类翻译在内容、形式、意义、长度、体裁、结构、修辞、风格、语气、功能等都可能有相当的变异。

 

    接下来,王教授就翻译的本体、客体、主体及翻译标准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观点。他认为,“翻译研究需要重视本体研究,需要从内部到外部,再从外部到内部,进行循环探讨,以此获得新的生命力”;对于翻译客体,“需要探讨原文与译文在内容、形式、意义、长度、体裁、修辞、风格、功能等的相似和差异关系”,以便针对不同的额翻译任务制定不同的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;在谈到翻译的主体,即译者时,王教授认为译者既是“操控者”,也是“被操控者”,其对于原文文本的诠释必须是有限度的,不能“天马行空自由想象和发挥”;而对于翻译标准的设立,“应以译者的选择是否恰当为依据”,其标准和策略的制定“必须是动态多元,和而不同的。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必须从多角度、多层面、全方位展开。只有这样,才能揭示翻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”。

关于翻译教学,王教授认为必须注重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的提高,而这一能力的培养,“要重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根据语境、译文风格、读者需求、翻译目的等作出恰当选择的能力”。

整场讲座风格生动活泼,举例典型翔实,共鸣性强,引人深思,耐人寻味。王教授期待有更多的老师和同学热爱翻译、痴迷翻译。

Baidu
sogou